光电转换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Ø 实验室简介
光电转换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在学校、学院各级领导亲切关怀下,由已故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王苏宁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李泽生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王博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曲良体教授等一批杰出科研工作者筹建,在2013年5月获得北京市科委批复立项。并于2016、2020年通过北京市评估,取得良好成绩。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50人,其中国家级领军人才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家优青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获得者6人。实验室现任主任为陈磅宽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李亚栋院士。
Ø 研究方向
实验室自成立之初就明确了无机光电转换材料、有机光电转换材料、无机有机复合光电转换材料和光电转换理论作为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在其后的发展建设中也一直秉承着这些研究方向和理念,争取早日实现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并与北京市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产学研用科研基地。
(一)无机光电转换材料:
储能材料与燃料电池研究
膜分离与净化材料
绿色催化研究
(二)有机光电转换材料:
共轭寡聚物和聚合物光伏给受体材料
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
有机硼光功能材料
有机发光材料和智能响应材料
可控的低维新型有机光电纳米复合材料
(三)无机有机复合光电转换材料
碳基共轭材料的结构设计与调控
碳族二维材料的结构、制备及其功能化
低维纳米结构的表面与界面特性
新型能源转化和存储器件研究
(四)光电转换理论
太阳能电池组件设计
锂硫电池材料设计
聚集体发光和电荷传输
光化学反应机理
Ø 项目成果
实验室以北京市经济战略发展需求以及环境保护为导向,面向化学材料前沿,重点围绕光电转换过程所涉及到的前沿材料的需求进行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研究,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力争成为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光电转换材料科研基地,努力成为国内一流的有机、无机及其复合光电转换材料的研究与成果转化基地。同时与周边研究单位(国家工程中心、京津冀等相关材料研究机构、高校)进一步加强合作,优势互补,互相促进,提高创新驱动力,完善互动机制,力争打造出自身的研究特色和研究品牌,为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提供重要的基础理论与科技支持。
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体制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实行主任负责制,日常管理工作由主任负责,副主任及实验室秘书负责具体实施。并设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作为学术评审机构,学术上实行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学术带头人负责制。人员实行开放、流动机制,重视并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重视在难点与关键技术方面与国外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工作,创造条件邀请、吸引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人员来实验室合作研究开发与技术交流,与国外有关单位联合开发,加速推进相关共性与核心的关键技术掌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在依托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科研队伍建设和研究条件改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科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承担了大批国家级基础研究项目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实验室充分利用国家高水平人才吸引相关政策以及学校人才引进相关政策,持续加大吸引优秀中青年学者的力度;与此同时也持续关注对现有中青年教师的培养,重点支持培育一批科研能力强、有明确研究方向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注重老中青成员相结合的创新团队建设,发挥老一辈专家的“传、帮、带”重要作用,使中青年学者快速成长为国内外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学者,保证了实验室的长远发展。
Ø 学术组织
光电转换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
序号  |  
   姓名  |  
   单位  |  
   职称  |  
   研究方向  |  
   学术委员会职务  |  
  
1  |  
   李亚栋  |  
   清华大学  |  
   正高  |  
   先进功能材料与无机合成化学  |  
   主任  |  
  
2  |  
   裴坚  |  
   北京大学  |  
   正高  |  
   有机化学,功能发光分子材料  |  
   委员  |  
  
3  |  
   李隽  |  
   清华大学  |  
   正高  |  
   计算化学、量子化学、理论无机化学和计算材料化学  |  
   委员  |  
  
4  |  
   宛新华  |  
   北京大学  |  
   正高  |  
   光电功能高分子,近红外波段吸收/发光高分子  |  
   委员  |  
  
5  |  
   方维海  |  
   北京师范大学  |  
   正高  |  
   理论光化学  |  
   委员  |  
  
6  |  
   李永舫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正高  |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伏材料和器件,导电聚合物电化学  |  
   委员  |  
  
7  |  
   王鹏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正高  |  
   高性能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光电传感器  |  
   委员  |  
  
8  |  
   丁黎明  |  
   国家纳米科技中心  |  
   正高  |  
   全塑太阳能电池、有机发光二极管和OLED显示器  |  
   委员  |  
  
9  |  
   李泽生  |  
   北京理工大学  |  
   正高  |  
   理论化学  |  
   委员  |  
  
10  |  
   胡长文  |  
   北京理工大学  |  
   正高  |  
   无机化学  |  
   委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