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舒逸楠博士到访化学与化工学院做学术报告
供稿:谢静 摄影:贾军 编辑:李亚鑫
应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邀请,明尼苏达大学化学院舒逸楠博士于2019年8月14日来到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在生态楼明理厅做了题为“Photochemistry, Behaviors of Molecules and Materials Upon Excitations”的学术报告。
舒逸楠博士从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森林大火、恶劣天气增加等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作为切入点,认为有效的利用太阳能为缓解全球变暖提供了一个方案,因此开展对光化学的研究。舒逸楠博士首先介绍了在电子结构理论方法方向开发的三个新方法,1)Configuration interaction singles natural orbitals,以解决SA-CASSCF轨道存在对称性破坏的问题;2)Dual Functional Tamm-Dancoff Approximation方法,可以不考虑双激发(double excitation)模拟圆锥交叉Conical intersection附近的势能面;3)Independent particle approximation方法,用于开发一种通过HOMO-LUMO计算激发能的泛函。在报告第二部分,舒逸楠博士介绍了几个计算的实际应用课题,1)硅量子点发冷光原理;2)通过树形结构的遗传算法设计热活性型延迟荧光有机发光器件Design TADF-OLED by tree-structured genetic algorithm;3)构建OH3+全维势能面。
舒逸楠博士的报告内容丰富,将电子结构理论与实例计算相结合,和会场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对理论与计算化学课题组的研究有重要启发意义。
报告人简介:
舒逸楠博士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于2016年在密歇根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博士导师为Benjamin G. Levin教授。此后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Donald G. Truhlar院士课题组进行博士后工作。他的研究兴趣包括电子结构理论,非绝热动力学,机器学习以及量子计算。
(审核:王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