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龙腊生教授来我院作学术报告
供稿/摄影:秦丹 编辑:李亚鑫
应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邀请,厦门大学龙腊生教授于2019年1月24日上午9:30在良乡校区工业生态楼118报告厅,作了题为“高核稀土、稀土-过渡金属簇合物的合成及磁热效应研究”的精彩学术报告。
龙腊生教授作学术报告
龙腊生教授就如何有效地合成高核稀土及稀土-过渡金属簇合物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首先向大家介绍了目前高核稀土-过渡金属簇合物合成面临的挑战,涉及到大量分子自组装、稀土配位数的多变、稀土和过渡金属离子配位能力的差异,很难实现定向合成。然后结合自己科研成果,根据难溶盐溶度积规则,提出了解决思路。比如在合成过程中,控制碳酸根等离子的浓度非常小,任何难溶盐的阴离子均可作为模板,可以使阴离子周围聚集较多的金属离子,从而实现高核稀土-过渡金属簇合物的合成。报告结束后,龙腊生教授与在场师生积极互动,回答师生们的问题,讨论研究相关课题的科研问题,进行学术工作指导。
龙腊生教授报告现场
龙腊生教授和与会老师合影留念
龙腊生教授简介:
龙腊生,厦门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首届)。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中国晶体协会理事,中国《无机化学学报》编委,美国《Cryst. Growth Des.》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1)高核稀土及稀土-过渡金属簇的合成与磁性;2)铁电及磁电耦合材料设计与合成。主持过科技部973项目、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作为研究骨干成员参与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以及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等。已在Acc. Chem. Re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J. Am. Chem. Soc., Nature Communications,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等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170余篇。相关工作被美国《化学工程新闻》 (C&EN 2007, May 21; C&EN 2007, October 29; C&EN 2017, January 02)、Nature (2007, 447, 1035)、Nature Nontechnology (2007, 2, 388-389)、美国化学会Heart Cut (2002, October 14,www.chemistry.org) 以及著名网站Physorg.com和physics inventions等选为研究亮点进行了报道。在磁热效应方面的研究工作被收录在美国《Quantum Molecular Magnets》专辑中。
(审核:冯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