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王泉明教授来我院作学术报告
供稿/摄影:秦丹 编辑:李亚鑫
应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邀请,清华大学王泉明教授于2019年1月24日上午10:30在良乡校区工业生态楼118报告厅,作了题为“功能金属团簇的控制合成”的精彩学术报告。
王泉明教授作学术报告
王泉明教授首先介绍了金属团簇结构明确、性能丰富,有利于研究构效关系。由于金属团簇的形成牵涉到多个组分(金属原子、离子以及配体)的组装过程,其控制合成极富挑战性。王泉明教授充分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如何采用内部模板以及外部配体的控制实现了团簇的控制合成:(1)利用阴离子模板法,系统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高核银簇合物;(2)以吡啶基有机膦为配体,通过分子设计和结构修饰,理性合成了一系列强发光的金银团簇。这类金属簇合物具有优秀的光化学和光物理性能,它们的发射能量落在可见光区,发光强度高,寿命长,是一类潜在的功能材料;(3)通过直接还原法实现了金银纳米团簇的可控合成,从配体、反应条件等方面理解金银纳米团簇的合成规律,并探讨配体效应对金银纳米团簇的结构、发光、催化等方面的影响。报告结束后,王泉明教授与在场师生积极互动,回答师生们的问题,讨论研究相关课题的科研问题,进行学术工作指导。
王泉明教授报告现场
王泉明教授和与会老师合影留念
王泉明教授简介:
王泉明,清华大学教授。1989年和1992年分别获得厦门大学化学系理学学士和硕士。1992年到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工作。1998年赴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并于2001年获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5年间,分别在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美国Rochester University化学系以及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河滨分校(UC Riverside)化学系开展博士后研究。2005年回国,任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2015年6月至今,任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导。现为中国晶体学会理事、《无机化学学报》编委。
主要从事金属团簇化学研究,特别是金、银团簇的结构修饰与性能调控,具体包括:发展高核银簇合成的阴离子模板法,探索金银团簇的特殊反应性,开发基于金银团簇的磷光分子材料,以及金(银)纳米团簇的结构和性能研究。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主持国家基金委杰青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等。在Acc. Chem. Res.、 Sci. Adv.、 J. Am. Chem. Soc.和Angew. Chem. Int. Ed.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
(审核:冯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