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化工学院“21世纪学科前沿”——徐浩兰教授来我院作报告
供稿/编辑:杨乐 编辑:李亚鑫
应化学与化工学院邀请,南澳大利亚大学未来工业研究所(Future Industries Institute),资深研究员徐浩兰做客化学与化工学院,于12月14日下午3点10,在生态楼118做了一场题为“光热能源转化在催化、传感器及海水淡化中的应用”的精彩报告。
首先,徐浩兰教授介绍了光热材料相对于光电材料的优势,光热材料具有非常高的转化率,适合大规模运用。光热转化通过光热材料作为媒介吸收太阳光并将其转化为热能。通过材料体系设计,可将转化的热能锁定在光热材料表面,从而得到局部高温。通过包覆这种局部高温可以实现对某些催化剂颗粒的原位加热,使在室温光照下即可实现高温催化,降低了传统加温的能源消耗。另外这种局部高温有助于增强许多物理化学过程,比如材料表面光热效应可应用于水蒸发从而实现海水淡化。此报告还介绍了几种高效光热材料的合成及其在光热催化,传感器和海水淡化中的应用。最后,徐浩兰教授介绍了南澳大利亚大学关于招收CSC留学博士生的相关政策。参会人员对于报告中实际功能展示很感兴趣,与徐教授展开了讨论。
报告结束后,学生就光热器件的组装和工作原理向徐浩兰教授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徐浩兰教授也耐心回答这些问题,并对博士生如何高效进行科研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次学术讲座活动开拓了我校师生的研究视野,为研究方向及方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徐浩兰简介:
徐浩兰研究员,南澳大利亚大学,未来工业研究所(Future Industries Institute),资深研究员(Foundation Fellow/Senior Research Fellow)。2008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 2009-2010年作为洪堡学者在德国马普胶体界面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1年加入南澳大利亚大学,并于2012年获得澳大利亚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 Discovery Early Career Researcher Award),开始独立从事科研工作。2015年获得南澳大学Foundation Fellowship基金资助加入未来工业研究所。
目前主要从事面向工业发展和应用的研究,主要包括:1)油水界面,乳液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及其应用;2)光热材料在海水淡化和储能领域的应用等;3)基于功能表面和光学的环境感应传感器。已在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ACS Nano,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Materials Horizons, Nano Energy, Chemical Science,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Chemistry of Materials, Small, Chemical Communications等杂志发表论文66余篇,H因子26, 文章引用超过4100余次。拥有国际专利2项。成功转化科研成果1项。受邀担任Scientific Reports (Nature Publishing Group)杂志编委。
(审核:张小玲)